首页English
  • 时政
  • 国际
  • 时评
  • 理论
  • 文化
  • 科技
  • 教育
  • 经济
  • 生活
  • 法治
  • 军事
  • 卫生
  • 健康
  • 女人
  • 文娱
  • 电视
  • 图片
  • 科普
  • 光明报系
  • 更多>>
  • 报 纸
    杂 志
    光明日报 2025年05月11日 星期日

    上海市普陀区:苏州河的故事

    作者:本报记者 颜维琦 《光明日报》( 2025年05月11日 10版)

        悠游苏州河 本报记者 李娜绘

        穿梭于城市间的苏州河。孙炯亮摄

        上海市普陀区的桃浦中央绿地。本报记者 蒋新军摄

        苏州河畔休憩的游人。本报记者 蒋新军摄

        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。本报记者 蒋新军摄

        长风湾党群服务中心。本报记者 蒋新军摄

        苏州河畔,高楼林立。蒲荣摄

      【新时代记录】

      都说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,每一道波纹都藏着数不尽的故事,每一滴河水都映照着市民生活的片段。现在,你可以花一个小时坐船游览苏州河,从昌化路码头到长风公园。你会发现,苏州河变了!

      一度,苏州河病了。曾经的码头、厂房、仓库,承载着近代工业的光辉历史,是它的光环也是沉重的背包。变化始于持续30多年的苏州河大规模治理。而真正的跃升来自上海规划的“一江一河”大手笔。2018年,“推进苏州河两岸污染治理、防汛墙改造和公共空间贯通”被写进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。2020年底,苏州河上海中心城区段42公里岸线公共空间实现贯通开放。

      经络一旦疏通,苏州河气场全开!你看,它蜿蜒着穿过城市心脏地带和黄浦江交汇,再东流入大海。从昌化路码头到长风公园这段,就在普陀区。

      普陀区拥有上海中心城区最长的苏州河岸线,因其21公里的长度与半程马拉松契合,被亲切地称为“半马苏河”。这段岸线也恰如其名,充满朝气和活力。

      在昌化路码头登上季节限定的“千树樱花季专列”,河畔步道与水波相映成趣。坐船游苏州河,与在河边行走,感受大不同。此时想到“舟行碧波上,人在画中游”,颇有与古人“心有戚戚焉”的窃喜和自得。

      船行河上,回望昌化路码头边的天安千树。这栋在荣氏家族面粉厂旧址拔地而起的山形建筑,倒映在苏州河的粼粼波光上,仿佛就是这座城市充满魔力而又包容多元的写照。“这样的现代建筑群很少见,谁能想到还是个商场!”伴随免签政策来到上海的东南亚、欧洲等地游客,纷纷来到这个网红地打卡。

      同游的友人一路感慨:真是被一座城宠溺到无微不至!就在几年间,结合周边街区的历史人文资源,普陀区在苏州河沿线分级分类规划建成了28座苏河驿站。在休憩、公厕、充电、饮水、应急医疗、游览问询等10项基本服务外,驿站还拓展了客厅、百姓直播间、艺术空间、微型书店、小微剧场、屋顶花园、百姓画廊等功能。

      由长风湾沿着河边走,与长风公园相望的便是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。一泓池水,几株碧桃,映着两幢透明的拱形建筑。这是国内体量最大的省级少儿图书馆。以桥为元素,围绕人工湖水岸线勾勒的环形建筑,形成一种拥抱感。从分级阅读逐层分布,到桌椅高度、桌角处理,再到台阶铺设的软垫,图书馆的每处细节都在践行儿童友好理念。

      就这样悠游苏州河,晚风轻拂,有人河边跑步,有人倚坐看花。根据上海“一江一河”规划,苏州河沿岸地区是多元功能复合的活力城区,是尺度宜人、有温度的人文城区,是生态效益更大化的绿色城区。它始终是上海人心目中交织着烟火气和历史感的“母亲河”。

      河水静静流淌,一如时间流逝,苏州河的故事还在展开新篇。

      (本报记者 颜维琦)

    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   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